看着手上的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(TCT)检查结果,小美有点懵。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科秦君璞
除了一项“细胞量 >40%”不明其含义外,其他指标都正常,但结论竟是“良性反应性改变(中度炎症)”。尤其是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查结果,都是一 个“无”字。这让她不明白:既然没找到病原体,为什么还说有炎症呢?小美想找医生仔细询问,但已经过了下班时间, 疑窦丛生的她,唯有急急忙忙上网咨询。
上网一看,有类似遭遇的姐妹很多,不少人都问:这种找不着病原体的“炎症”,需要治疗吗?网上有专家答:这种“炎症”是生理性的,不用太担心;但也有专家说:这是慢性宫颈炎,需要进行抗炎治疗,而且重度炎症会影响怀孕,须彻底治疗。
这让小美更迷惘了。
实为宫颈糜烂
TCT 是宫颈癌筛查的一种方法,是把液基细胞塑料取材刷伸入宫颈,顺时针方向旋转 5~8 圈, 以检测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脱落细胞的一种技术。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比,TCT 明显提高了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,除对癌前病变和 癌有较高的诊断率外,对各种微生物,如滴虫、霉菌、细菌和病毒感染等也可提供直接诊断。小美的检查结果“良性反应性改变(炎症)”,其意义相当于通常所说的“宫颈糜烂”。若有异常者(如 TCT 检测结果示 ASCUS、 ASC-H、LSIL、HSIL 等),可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。
“糜烂”非真正炎症
正常情况下,宫颈和宫颈管内的“保护膜”――上皮细胞,有两种质地。一种是鳞状上皮,其覆盖于宫颈表面,使宫颈外观光滑;另一种是柱状上皮,位 于宫颈管内。两者边界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。青春期后,在雌激素的作用下,宫颈发育增大, 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。由于柱状上皮非常薄,可以透见下面的血管,因此柱状上皮覆盖的区域外观呈红色,细颗粒状,形似糜烂,被称为“宫颈糜烂”。移位的柱状上皮,可被鳞状上皮替代,再次使宫颈看上去光滑,这样也形成了新的鳞柱交接部。可见,宫颈糜烂的实质是柱状上皮移位,不是溃烂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宫颈炎症,无须恐慌。
可以说,宫颈糜烂根本不是病。
但是,移位的柱状上皮抵抗力相对较差,病原菌容易侵入;合并病原菌感染时,易发生急性黏液脓性宫颈炎,表现为宫颈表面有大量乳白色黏稠分泌物积聚,极少数女性可能因分泌物阻碍精子进入宫腔而导致不孕。因此,女性出现上述症状时,应及时诊治。
筛查胜于治疗
宫颈糜烂时,原来的鳞柱交接部和新的鳞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,称为移行带,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。而且,某些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宫颈外观也可呈糜烂状。因此, 有宫颈糜烂的女性,要定期作宫颈细胞学筛查。
值得注意的是,宫颈看上去光滑,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。有些宫颈癌潜藏在光滑的宫颈内部,非肉眼可以判断, 由此,光滑的宫颈也应定期筛查。
一般情况下,无症状的宫颈糜烂女性,经宫颈细胞学筛查及病原体检测正常,不需特殊治疗,定期复查即可。不少女性在此方面有错误的认识,舍不得花钱去作筛 文 查和预防疾病,宁肯投入不少金钱去治疗“宫颈糜烂”;而且,由于不重视宫颈病变的筛查,有些宫颈癌竟被当做“宫 颈糜烂”进行了物理治疗,使癌组织经血流扩散,较终导致病人死亡。